绩效管理:核心是赋能

日期:2023-10-25 作者:绩效专家 来源:嘉绩科技


      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本质性区别,在很多表述中,都强调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,而绩效考核则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部分。当然这种表述,只是外延性描述,而没有深入到本质层面。

      如果更深一层的话,绩效考核的目的是秋后算账、兑现薪酬,而绩效管理的目的则是保证目标达成的一套完整的方法论。 

      为何绩效管理能够保证绩效目标的达成呢?我以为其核心是赋能。所谓赋能,就是使之能,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和互动过程,驱动目标承担者达成预定目标。这种赋能,不是人员、资源的简单叠加、转移式的“物理变化”,而是一种有机的“化学变化”。具体而言:


01

赋能之一:目标清晰


 清晰的目标即构成赋能。恐怕很多人对此都可会心一笑。为何?在很多组织内,“领会领导意图”是一门重要的功夫和学问。

 一个布置工作清晰、明确的直接上级,一个凡事大概差不多的直接上级,两者之间,你会选择哪一个?恐怕有些人要选后者,因为这样容易“混日子”。但如果从长期来看,生存的空间却可能要越来越狭窄,还有一种情况,后者“背锅”的概率也更高一些。

另一个层面上,直接上级在布置工作的时候,只能说一个大概、差不离,要么是这项工作是创新性、探索性工作,要么就是对工作缺乏深刻思考、对上级要求也不清晰。而即使是创新性工作,更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路径设计,否则也容易遭受“轻易”的失败。

员工从一开始就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、基本步骤、可能的问题及对策,那么首先省掉了“猜”的麻烦,从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。因此,所谓的SMART原则,其根本目的不是在评估的时候爽利、干脆,而是从开始制订计划的时候就清晰明确,有利于上下级之间达成一致承诺。

02

赋能之二:过程辅导

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跟踪辅导是极其必要的,因为只有可控的过程才能导致可接受的结果。就好比一枚洲际导弹,先要为其设定了目标方位,而在中间的飞行过程中,也需要持续监控、根据需要调整姿态,才能准确地击中目标。所以,分配完任务之后就“大撒把”,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。

上级在计划执行过程中,需要持续地了解员工工作的进度、遇到的问题、共同研究可能的解决方法,这就是监控导弹飞行、调整姿态的过程,从而确保达成目标。

更为重要的是,所谓的“干中学”,如果离开了直接负责人的辅导,往往成了“干中憋”,“憋”的过程难受、且效率低下。

同时,上下级直接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,也有利于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承诺和信任关系。而对于上级来说,这个过程也是不脱离一线业务的重要方式。很多所谓的部门负责人更多地从事所谓的“管理工作”,凭着经验吃老本,渐渐地脱离了一线业务,上级瞎指挥、下级瞎糊弄。

任何管理,绝不可能脱离业务、脱离管理对象而存在于单纯的管理者的逻辑、规划之中。


03

赋能之三:复盘提升

很多管理者“惧怕”向员工进行绩效反馈。其核心仍在于,对于工作目标和过程不了解,对于员工提不出切实、合理的建议,乃至绩效结果不公正。据此,倒是可以将绩效反馈作为一个评价管理者的重要指标。

绩效反馈,可以看做上下级之间一次小规模复盘,哪些是好的地方、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,以及如何改进。因此,要具体,而不要笼统;而要具体,势必反过来要求管理者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清晰、明确,且有持续的过程跟踪辅导。

 另外,需要强调的是,绩效反馈不仅仅是上级单向地向员工提出建议,也需要上级自省、下级向上级提出意见和建议。但是很多绩效反馈缺乏了这一层意识。

带着赋能的思维去做绩效管理,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不一样的感觉。